新闻中心
NEWS
智能为先 蜕变进阶——专访网新系统总裁陈根土
日期:2022年02月18日

新型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代表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潮流,承载着科技改变生活的新期待。随着前沿技术与城市及交通建设的深度融合,高效的数智化场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那么在你眼中,理想中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会是什么样子?带着疑问,我们走进网新系统总裁陈根土的办公室,听他谈谈他一直以来坚持“智能为先”的理念,以及网新系统在参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Part 1


 陈总,去年年初网新系统与网新电气进行了业务和组织架构上的整合,这一年下来整合的成效如何?遇到了哪些挑战?公司又是怎样克服的?


陈总:2021年,对于网新系统与网新电气来说,是业务整合和架构重组的一年。通过整合,明确网新系统将承接以智能交通为核心的行业大集成和大总包项目(当前涵盖铁路、城市交通、智慧城市、航空、智慧楼宇五大业务领域);网新电气将主要负责行业软硬件产品,并且网新电气的日常经营由网新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从目前来看,整合已初显成效。


不过,在业务整合和组织架构梳理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很多挑战。最重要的挑战是要明确业务方向。首先确认的是我们一直以来深耕的智能交通行业,包括铁路业务、城市交通业务,而智慧城市业务由于方向太广泛、太杂,如何确定主攻方向成了我们着重思考的内容;另外,航空业务板块内集成与纯产品业务有时很难分清界限,实际承接的业务中往往既有集成、又有软硬件产品,是一体化的融合存在。最终,结合当前新基建、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在公司始终贯彻的“绿色、智能”战略方针下,公司一方面在传统铁路、隧道管廊领域继续深耕发展,实施智能化、数字化的改造提升;另一方面,我们将这些领域的弱电智能化能力逐步推广应用至航空板块,往机场弱电智能化集成业务方向积极拓展;同时,在智慧城市领域,我们逐渐将智慧公安、智慧监狱、智慧司法、数字政府等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



回首昨昔,展望今朝,公司一直在不断前进着,努力着。我相信,我们将逐步扩大各领域内的业务规模,未来我们的道路也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part 2


 网新系统(电气)作为深耕大交通的企业,去年在绿色智能交通领域业务有哪些进展?技术方面有哪些积累和创新应用?在行业内取得了怎样的影响力?


陈总:去年公司通过整合调整,将业务划分为铁路业务、城市交通业务、智慧城市业务、航空业务、智慧楼宇业务,这既符合了我们“深耕铁路、发展航空、多点布局”的发展方向,也深度迎合了国家加快推进新基建的发展目标;过去一年来,我们不仅在传统业务上纵深发展,也在新兴业务上有实质性突破。



在铁路业务方面,我们在推进安九铁路、郑万铁路(湖北段、重庆段)、赣深铁路(江西段)、西安站、高密站等大型客服项目施工的同时,新中标了淄博站、弥蒙铁路等大型客服项目,并充分利用大数据、BIM、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开展电子客票与智慧车站的研究。


在城市交通方面,去年重点实施杭州江南大道隧道项目,另外,新承接了杭州天目山路隧道、义乌老城区地下环路配套工程等大型隧道、管廊项目。


在智慧城市方面,新中标了苍南公安数据中心、杭州滨江区城管指挥中心、温州滨江商务区智能交通等项目,并首次在智慧公交板块实现突破,成功中标山东泉城无轨电车公交示范项目。另外,我们在智慧司法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产品及航空业务方面,2021年我们成功中标了首都机场安全数据交换平台、大兴机场数据中心等项目,积极推进港珠澳大桥课题项目,并在2020年承接的虚拟电厂项目基础上,成功中标了华云科技虚拟电厂项目,顺利跨越电网新领域,并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运维业务方面,我们成功中标了义乌03省道管廊维保、武汉通信段视频整治、重庆西站维保、康保闸机维保等项目,同时我们也将自行研发的运维管理软件成功应用到多个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化运维管理水平。


当然,除了业务的开拓外,我们还积极储备能量,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去年,网新系统(电气)共取得了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拟申请15项软件著作权,有效提升了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另外,由公司参建的文一路地下通道(保俶北路-紫金港路)工程还荣获了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这是对项目的肯定,也是对公司技术与创新能力的认可。



part 3


 在智慧高铁行业,网新系统将如何发挥自身传统优势项目,在铁路这一生态系统中进一步实现引领和跃升?


陈总:网新系统(电气)自2011年承接洛湛铁路客服项目开始,已在铁路行业耕耘十年有余,在这期间,网新始终秉承着“立足根本,客户优先,深耕细作,精益求精”的理念,通过优质项目实施,不断优化行业生态,增强了核心竞争力,获得了业内的良好口碑。


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硬道理,千古不变。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坚持走技术创新型道路,聚焦前沿性、颠覆性、战略性技术,从而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实现智慧高铁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从2019年起,我们推出了电子客票设备,实现了铁路乘车的无纸化;同时BIM技术及二维码技术也在各个项目深度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铁路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去年,我们还提出了机房一体化、站台屏一体化的施工理念,这不仅提高了信息机房的整体工艺质量,也提升了车站整体服务质量和整体观感。



除了技术更新,我们还注重标准化建设,把标准化工作提高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发展层面上来。为此,我们先后参编了《铁路工程建设指导性工艺工法手册(站后工程)》、《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QCR575-2017》、《铁路客运服务信息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7-2020》等行业标准,并编制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信息系统工程施工工艺指导标准Q/CR-2018》企业标准,总结归纳了铁路客服信息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为后续的同类项目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当然,除了传统的铁路客服信息系统及综合监控系统两大优势系统外,我们也在不断思考新业务的拓展方向,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积极开展电子客票与智慧车站的研究,积极提升公司在铁路行业内的相关资质水平,以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与主动权。



part 4


 除深耕铁路、城市交通业务外,网新系统也积极推进了产品业务在机场、港口等新领域的布局与落地,未来网新将如何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助推新兴业务的发展?


陈总:目前我们对产品业务的定位为:大交通行业—基础设施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软硬件产品生产商。因此,我们一直以来都积极推进产品业务在大交通行业的布局与落地,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物联网软件平台(智慧机场物联网平台等)、数字孪生平台(三维可视化引擎等)、大数据软件平台(机场大数据平台等)、硬件产品(人脸识别闸机、需求响应终端等),以上产品均已在铁路、隧道、管廊、客运站、机场、港口、公安、市政等行业内落地并应用。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业务的不断涌现,未来,我们也将不断寻找技术领先产品,当然,这需要通过不断地积累。为此,我们首先将在新兴业务领域引进高端人才,为促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积累优质人力资源储备;其次公司也将加大研发投入,贴近用户需求,牢牢稳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再次,公司将积极研究新时期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确保公司开发的新产品与新兴应用领域相符;最后,公司将持续深耕传统行业,夯实核心业务版块,为新兴业务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



part 5


 中国目前正如火如荼推进的新基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交通强国这些国家战略和扶持政策,对网新系统来说,看到了哪些机会窗口?我们已有或已经在做哪些储备?


陈总: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发布的《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明确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并达成了“绿色、智能、共享”的可持续交通发展共识,此次会议吹响了智能交通行业加速发展的号角。对于深耕大交通行业的我们,也做好了充分准备迎接机遇下的加速度。


一直以来,我们在大交通行业及各个垂直领域内探索研究,人脸识别闸机、物联网平台、隧道管廊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大数据可视化平台、GIS/BIM三维可视化平台、桥隧健康监测系统等等一系列数智化产品的推出也正是公司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的产物,并在多个项目中推广应用,已率先抢占并跟上了数智化的先机。比如,我们借助港珠澳大桥项目,努力提炼出一套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解决方案,对桥隧健康监测系统进行了延伸应用,其中网新IN-Road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监测物联平台——“路医生”成为了交通设施安全健康监测的新标配,并成功中标了龙游县公路桥梁实时监测系统项目,取得了这一领域的领先优势。


新基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意见的出台,给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带来较好的政策环境。而网新系统这几年已经在新基建所涵盖的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率先布局,成功将数字技术融合到交通体系中,从而大幅提升交通效率。



我们知道,“新基建”提供的最大技术红利,其实不单单是5G或者AI,而是多种新一代数字技术同步走向成熟产业的技术融合红利。比如在安九铁路项目中,我们利用工程管理平台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BIM技术、二维码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管控并提升施工质量;在北京首都机场物联网平台项目中,我们依托机场私有云部署网新自研物联网平台,结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机场10万量级设备的管理;我们还依托BIM、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出网新隧道桥梁安全监测系统及智慧市政平台,等等上述一系列的技术融合应用,使得我们有了稳定的技术底座、充沛的实践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融合应用方式,这都为公司未来在智能交通行业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借着新基建的东风,公司将在智能交通的领域内继续乘风破浪。                                     



part 6


    请您谈一谈对2022年的具体规划及战略布局。


陈总:2021年,网新系统与网新电气重新整合,组织架构重新调整,这意味着网新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体来说,网新系统一直以来能保持稳定地发展主要还是得益于与时代潮流的同频共振,我们将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洞察市场趋势,抢占市场先机。



2022年,我们将继续围绕“绿色+智能”的战略方向,聚焦传统智慧铁路、智慧隧道管廊等优势业务,大力发展智慧机场、智慧公安/司法、智慧建筑、智慧城市(港口、电网、水务、数字政府、消防、市政、城管、公交等)、智慧运维业务。在技术层面上,着力提升施工工艺标准化水平;在研发层面上,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创新型产品,并全面融合相关前沿技术,以数据资源赋能智能交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