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赋能破局,未来可期——专访浙大网新副总裁陈志武先生
日期:2019年01月25日

智能化被公认为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发展浪潮”,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如何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发挥产业优势,如何利用大数据驱动行业效能升级,如何实现生态建筑从概念到落地?这些问题困扰着当今每一位行业参与者。那么,被誉为智慧城市领军者的浙大网新在这个产业蜕变颠覆的时刻,又将如何布局?今天我们就此与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也是网新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开拓者和践行者陈志武先生展开了深度交流,陈总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让我们一睹为快。


111.jpg


记者:陈总,您在智能建筑领域已经深耕十余年,从行业的拓荒者逐步成长为领军人物,您认为如今这个行业的现状发生了哪些变化?网新又将针对此做哪些战略调整呢?


陈志武: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我认为智能建筑的奇点已经来临,这个行业正在经历从智能化到智慧化的跨越式转变。传统的智能化技术针对于建筑体本身,是对设备的集中管控,而智慧建筑更注重复杂多变的建筑环境,不再将建筑等同于材料和设备的集成,而是一个会呼吸、可思考的生命体。我们面对的也不再是冰冷的仪器仪表,而是一个个有温度有内容的智慧化场景,是和生活在建筑中的人们息息相关的。这就对当今从业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需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变革决心,不再一味追求实体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而是在坚持符合行业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针对每个项目形成有特色有亮点的差异性解决方案,用匠心精神打造精品工程。例如在不久前,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公布了2018-2019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名单,浙大网新参建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项目荣获了最高荣誉——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这是建筑行业设立最早、规格最高的国家级质量奖,境内工程仅有13个项目获奖。本次获奖让我们很欣慰,这是行业对网新建设实力的高度认可,也代表我们用匠心打造精品工程的战略落到了实处,经得住各方的考验。


记者:我们看到,在单体建筑的范畴之外,网新近年来智慧建筑—智慧园区—特色小镇—智慧城市的横向产业架构也愈加清晰,您对此有何看法?


陈志武:智慧城市其实是一个非常宏大复杂的命题,网新在这个领域领跑多年,始终没有停止对智慧城市本质的思考。相比于各项尖端技术的堆砌叠加,我们更愿意站在政府和民众的立场探寻智慧城市的真实内涵。例如对于交警来说,能通过智慧化手段让道路不再那么拥堵,交通事故能得到快速处理,这就是智慧城市;对于老人来说,独自在家时突发疾病,智慧化系统能自动预警,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得到救治,这就是智慧城市。基于这样以人为本的判定立场,网新从未将智慧城市视为大而化之的空洞概念,而是落脚在实处,以网新强大的技术加持,逐步改善生活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在2018年11月浙大网新和重庆市南川区签署的《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中,我们就选取了智慧教育、智慧停车和智慧养老三个民众最为关心的板块作为首期合作内容,力争通过网新的建设经验和优质服务,高品质地完成落地项目建设,同时将网新在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建设经验引入南川,助力南川区产业跨越发展,这也符合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的初衷。在另一方面,网新也将选取更多智慧园区和特色小镇的项目做特色应用的试点,并将成功的案例和模式拓展到城市级别的应用中。


222.jpg

浙大网新与重庆市南川区委领导进行座谈会


记者:为了实现网新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建设思路,您在技术力量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又做了哪些创新和尝试呢?


陈志武:首先在技术力量方面,我们于今年五月抽取核心骨干力量成立了创新研究院,研究院作为网新智慧化产业创新研究的载体,对内打造网新自有的创新支撑体系,对外联合行业内高校、专家和合作伙伴的技术力量,不断更新迭代知识库,聚焦优势垂直行业,推动创新研发成果落地实施。同时研究院也承载着研发设计、行业标准编制和行业解决方案输出的职能,形成面向各业务方向的统一技术资源池。自成立以来,创新研究院已初步形成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各行业有网新特色的解决方案库,完成了众多新型行业的初探和试点,并与阿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等单位联合编制推出《智慧建筑白皮书》,这本白皮书将为智慧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指导,加快推进相关产业的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落地实施,同时不断完善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规范性。创新研究院未来也将投身到更多行业标准的编制和推广中。


333.jpg

浙大网新参与编制《智慧建筑白皮书》


其次在商业模式方面,我们也随之做了战略性调整。打散重组原有高度同质化的营销模块,培育孵化更为灵活专注的轻量级业务单元,形成小型突击性强的精锐部队,快速深入到垂直行业中,打造细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今年上半年我们先后成立了山东网新公司和网新智控公司,分别着力于开拓山东市场以及智能制造市场,形成地域+行业的网状架构,这两个新公司也是我们全面变革商业模式的初探和试点,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市场环境、行业特色等方面的众多宝贵经验。特别是网新智控,成立初年就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不俗战绩。


记者:您在此前的访谈中特别强调了合作伙伴的协同发展,那么网新今年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最新进展呢?


陈志武:网新始终非常珍视合作伙伴资源,在公司重点突破的新型业务领域都有深度合作的伙伴资源,2018年我们对于资源协同的目标和路径也更为清晰。例如物联网是一个非常多元化和碎片化的行业,产业资源和技术力量的整合难度非常高,各类新型产品和应用层出不穷,挑战和机遇并存。网新在这个领域拥有非常强大的集成和交付能力,在未来会深度整合行业资源,与阿里等平台巨头形成强match组合,共谋物联网领域的破局。基于高度一致的战略目标,双方今年下半年起在智慧建筑单体、智慧园区、特色小镇和智慧城市垂直领域等众多项目中做了大量尝试,试点项目包括钱江世纪城指挥中心项目、物联网·美舍河智慧水务项目和临平文化艺术长廊项目等,这也是网新和阿里继飞天云、千岛湖数据中心、医保移动支付入驻支付宝之后的再次紧密合作。希望通过不断地磨合与梳理,双方共同形成突破性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机制,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升级。


同样的战略也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本年度,网新和浙江大学、恒逸石化强强联合,在工业互联网的底层技术领域做了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网新+浙大强大的政产学研优势,并结合恒逸集团在石油化工和工业生产领域卓越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将创新技术贯穿于完整的工业链,实现硬件软件无缝集成、工业流程自动化数据分析,全面打造工业互联云平台,深耕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记者:您认为政策的变化对于行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


陈志武:网新一直紧随国家政策,将民生和发展问题放在首位。例如我们近年来承接了数个国际顶级会议会展中心,为国际重要会议保驾护航。去年刚刚完成G20杭州峰会的系列项目建设,今年又和阿里联合落地了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主场馆—钱江世纪城指挥中心项目,这里也将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安防心脏,将为亚运会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并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期间迎来住建部、自然资源部主要领导、数位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划领域的官员、专家及学者的检验,展示杭州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城市规划、社会治理、行业治理的探索和应用。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是政府对网新实力的认可和信任。


444.jpg

浙大网新参与建设钱江世纪城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项目

 

此外,自2018年年初开始,网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示范及重点项目建设的号召,与恒逸集团联手打造了文莱大摩拉岛(PMB)石油化工信息化项目。恒逸文莱大摩拉岛(PMB)石油化工项目为中国目前为止在国外投资最大的实体项目,也是文莱国独立以来最大的国外投资项目,总投资额34.45亿美元(约合227.6亿元人民币)。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预计将在2018年年底竣工,2019年上半年投产运营,2020年有望实现产值55亿美元,并向文莱社会提供近千个工作岗位。这个项目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文莱落地的重要成果,还是助力文莱经济多元化,打造中文合作共赢的范本,符合文莱“2035宏愿”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亲眼见证了文莱湾从沼泽遍布的荒岛变成了现代化的工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速度和中国工艺水准得到文莱政府的盛赞。网新在其中通过完成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十三个子系统的工业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为恒逸文莱工厂打造全集成的高度智能化系统,实现感知层数据来源的各项子系统平台建立和对接,统一通信标准,一期项目完成初步边缘计算,使海量数据的提取和接入成为可能。整个工作体现了网新高速度高质量的系统集成能力,我们为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感到无比自豪。


5555.jpg

浙大网新参与建设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一期)项目


记者:在采访的最后,能否谈谈您对网新和行业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期望?


陈志武:感恩于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基因塑造,让网新人的身上始终具备一种厚积薄发,精耕细作的素质和精神。如今行业奇点临近,我们相信唯有继续技术加持,赋能合作伙伴,才能共谋破局,始终走在行业的前沿。网新也希望在未来的业务中将我们分布式AI等核心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有机融合,在更多领域完成从拓荒到引领的蜕变。